• <acronym id="vkcbe"></acronym>

    1. <td id="vkcbe"></td><pre id="vkcbe"></pre>
      <track id="vkcbe"><ruby id="vkcbe"></ruby></track>
    2. <pre id="vkcbe"></pre>

      <td id="vkcbe"><ruby id="vkcbe"></ruby></td>

        計算機組成與結構金課建設的研究

        時間:2023-04-11 10:55:13 版權聲明 舉報文章

        計算機組成與結構金課建設的研究

        摘要為了提高計算機組成與結構課程的教學質量,本文從課程資源、教學手段和課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對該課程進行研究和改革,建設了面向線上線下教學的混合式的金課教學體系。同時本文對實驗教學體系進行了重新設計,將傳統的在試驗箱上進行的驗證型實驗改成了基于EDA平臺的設計型實驗,構建了完整的課程實踐系統。三年的教學實踐表明,學生的學習成績取得了較為明顯的進步,說明此方法適用于目前絕大多數計算機類專業的教學,具有一定的推廣和應用價值。

        關鍵詞金課建設;混合式教學;課程體系

        1引言

        隨著計算機相關技術的發展和普及,高校的教學方法也在進行著變革,尤其是近幾年受疫情的影響,傳統線下教學已經無法滿足教學需求,全國乃至全球都在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。如何在這場教學方式的變革中,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,是每一位高校教師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[1]?!队嬎銠C組成與結構》課程是計算機類專業的核心課程,在人才培養體系中具有種舉足輕重的地位。將其建設成一門有深度、有難度、有挑戰度的“金課”,脫離“水課”,對于本專業來說,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[2]。本文在充分研究本課程教學現狀的基礎上,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。針對計算機類專業學生普遍存在的學習興趣低下、硬件基礎薄弱、理論實踐脫節等問題[3],設計了基于“五感”的教學法,改革了實踐教學體系,并完善了混合式教學資源庫,充分利用教學平臺優勢,引導學生自主學習,采用多元課程評價系統[4]。經過3年的建設與實踐,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,獲得了學生的一致好評。

        2課程建設過程與實踐

        “金課”的建設主要圍繞“兩性一度”來展開。為了達到此目的,本文在實踐教學體系、完善教學資源、采用多樣化教學手段和采用多元考核方式等方面,進行了相應的改革。

        2.1實踐體系教學方式

        本課程自2020年進行實踐教學的全面改革。在此之前,實踐一直采用在試驗箱上進行。由于試驗箱的組件已經設計好,因此學生只能按照廠家提供的電路圖,進行驗證性的實驗。以運算器實驗為例,學生只需輸入對應的數據,設置好控制端口,查看運算結果是否正確即可,無需了解運算器的硬件組成結構與工作原理。這樣會導致學生對運算器缺乏深入的了解。針對這種情況,將實驗課的純硬件驗證性改為軟件仿真+硬件驗證的實驗模式,即在EDA(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)平臺上進行計算機硬件體系各組件的設計。實驗課程中,根據課程的內容,學生自行設計出對應的組件。例如在進行運算器的講解后,在授課教師的帶領下,學生自行設計8位或8位以上的運算器,實現多種算數邏輯運算。確認仿真無誤后,再將整個設計下載至FPGA(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)開發板中驗證。根據本課程的內容,可以分為五個小實驗,分別運算器、存儲器、程序計算器、微程序控制器和四節拍脈沖發生器。這五個小實驗各自獨立,又相互關聯。實驗以運算器為核心,將設計好的各組件依次接入運算器[5],最終形成一個簡易單且完整的,具體結構可參考圖1.整個實驗過程,緊扣理論教學內容,學生在“學中做,做中學”,真正做到理論指導實踐,實踐加深理解,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[5-6]。

        2.2線上教學資源體系

        教學資源是混合式金課能夠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[7]。目前,以廣東海洋大學為例,大部分的線上線下混合課程,主要還是采用注重線下教學、線上輔助的方式進行,即線上更多的是用于課后練習,線上的資源不成體系,因此沒有充分發揮線上教學的優勢。本課程采用了學習通平臺作為課程資源建設的主要平臺,將課程的教學大綱、課件和相關的教學視頻都集中在該平臺。教學視頻分為三部分:(1)線下教學錄播視頻,采用真實的教學場景,根據學生上課的具體情況,采用線上直播課堂全程錄播。(2)符合SPOC需要的微視頻,以知識點為單位,錄制5-10分鐘左右的微視頻。同時,推薦合適的線上共享資源,如中國大學生慕課上的優秀案例等。(3)相關的思政題材和現代技術前沿的相關視頻。此三類視頻的用處各有不同,第三類視頻適合用在課前預習和質量拓展,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,使學生帶著問題上課;第一、二類更適合有需要的學生反復觀看,適合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。除了教學視頻,課后的作業和測驗部分也必不可少。本課程充分利用學習與平臺的特性,建立了試題庫。在課堂教學中設置搶答題、思考題等,課后設置對應的小作業。每一章結束后,設置小測驗。在教學中期以及課程結束后,可以在平臺上利用試題庫進行期中測試和期末模擬測試,從而提高學生的最終成績。

        2.3混合式多樣化的教學手段

        要建設混合式教學金課,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,需針對不同的知識點,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,使學生能夠在掌握知識點的同時,提升實踐動手能力和專業素養。本課程采用線上和線下教學混合的多樣化教學方式進行,具體措施如圖2所示。(1)設計了基于學生的五感課堂授課形式。本課程在預習階段,教師開放合適的慕課視頻作為學生地點預習和引入方式。視頻的長度在在十五分鐘左右,允許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同時發送彈幕,發起討論話題,使學生充分交流,保持學習的新鮮感。對于共性的問題,教師在課堂中組織討論,給與解答。同時設計課堂練習,學生在教學平臺現場完成,及時給出答題的得分,充分調動學生危機感和緊張感。為了激勵學生,制定獎懲規則。對于評定優秀的學生,在全平臺進行表彰并推送給每一位學生。該表彰可以是精神和物質,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,使學生能夠獲得成就感和榮耀感。(2)基于知識主軸課堂內容的加法和減法設計。與傳統無差別講解不同,教師基于學生課前預習的情況,根據本節課的內容,對講課內容進行及時調整,對重點知識進行講解和討論,了解性內容不在課堂過多贅述。對于人數較多的大課來說,現場的討論效率低下且參與率不高,因此在學習通平臺開展,再由授課教師進一步引導和講解。(3)基于平臺的知識眾籌。在學生在學習通平臺討論、答題和彈幕的過程中,利用平臺的信息功能進行知識眾籌,并以眾籌的結果作為切入點,及時了解學生的各知識點的掌握程度,講授和分析知識點,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。(4)基于案例和問題的教學驅動模式。本課程將傳統的驗證性實驗轉變為EDA平臺上的設計性實驗后,實踐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,最終達到設計CPU(CentralProcessingUnit)的目的。授課內容偏重點,亦圍繞該項目設計,最終達到“學中做、做中學”的目的,使得學生能夠學以致用,理論于實踐緊密結合。

        2.4多元的課程評價系統

        混合式金課的教學,作為傳統課程教學和線上教學的混合交叉模式,涉及本課程線上和線下教學的各個方面。因此舊的評價體系已經完全不能滿足需求[7]。本課程的考核內容,除了包含傳統的實驗、閉卷考試和課后作業外,重點在課堂中的考核,如課堂答題部分的得分、課堂表現含課前預習、課堂分組討論以及答題獎勵情況。利用學習通、雨課堂等平臺進行信息和成績的統計。學習過程情況最終體現在課程總評中。各環節具體所占的比例如表1所示。

        3改革成效

        針對本課程的教學效果,在2022年10月發起了問卷調查。調查對象是廣東海洋大學軟件工程專業2021級的全體學生,共146人。調查的主要內容是對本課程各章節學習形式及效果的滿意度調查,采用網絡問卷調查的形式。本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121份,從調查結果分析可知,學生對本課程的認可度高。具體情況如圖3所示。本課程從2020年上半年實施全面改革以來,學生的學習效果效果也取得顯著的提高,主要體現在各指標點達成度在穩步逐年提高。根據本專業制定的教學大綱,本課程有3個教學目標,課程目標1主要考察學生的基礎知識,課程目標2主要考察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,課程目標3主要考察學生的系統設計能力。各教學目標的達成度依據專業認證的要求進行,每個教學目標的達成度,根據大綱要求,計算個支撐點的得分,最后按比例計算出最后的實際得分與各達成度的總分之比。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值=課程目標實際平均評價值/課程目標考核環節設計評價值。課程目標考核環節設計評價值計算方法:支撐課程目標N的期末考試設計總分*期末考試占總評比例(%)+∑支撐課程目標N的作業考核設計總分*作業考核成績占總評比例(%)+∑支撐課程目標N的實驗考核設計總分*實驗考核成績占總評比例(%)+∑支撐課程目標N的實驗考核表現總分*表現考核成績占總評比例(%)。課程目標實際平均評價值計算方法:支撐課程目標N的期末考試實際得分總分*期末考試占總評比例(%)+∑支撐課程目標N的作業考核實際得分總分*作業考核成績占總評比例(%)+∑支撐課程目標N的實驗考核實際得分總分*實驗考核成績占總評比例(%)。本文統計了軟件專業學生在2017級至2021共四個年級的學生學習達成度,具體如圖4所示。2017級學生學習該課程的時候,尚未實施改革。分析該圖的數據可知,進行改革后,學生的成績對比改革前,有較大幅度的提高,21年至22年,則保持在一個較為穩定的高達成度狀態。

        4結語

        在目前情況下,混合式教學打造“金課”是高校教學發展的一條必經之路。隨著計算機相關技術的發展,學生的心理、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。如何在當前復雜的情形下,正確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,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,是每一位高校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。本課程建設和改革前后經過3年的研究與實踐,結果表明學生的學習效果取得了較明顯進步。當然本課程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不足之處,如教學資源不夠豐富、對于考研的學生引導和關注不足等。這是后續需要持續改進的地方。

        參考文獻

        [1]李南楠,李杰,顧雅珍,等.計算機校企合作實訓金課建設研究.赤峰學院學報,2020(06):77-80

        [2]湯曉蒙,何昕,楊婕.有關“金課”概念的省思.高教探索,2020(10):67-72

        [3]吳銀銀.“金課”建設的理論探源與教學實踐.當代教育與文化,2020,12(6):93-97

        [4]劉斯文,程晉寬.大學“金課”的建構邏輯、起點、過程與走向.高校教育管理,2020,14(6):117-124

        [5]劉桃麗,張健.基于EDA的計算機組成與結構實踐教學模式探索.計算機技術與發展,2016,26(09):91-94

        [6]黃學錦,廖丹.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模式探索.中國成人教育,2022(12):36-39

        [7]施展,錢瑛,韓磊.工程認證為導向的計算機組成與結構課程改革.計算機教育,2019(12):141-144

        [8]湯智,計偉榮.金課:范式特征、建設困局與突圍路徑.中國高教研究,2020(11):54-59

        作者:劉桃麗 張健 單位:廣東海洋大學計算機組成與結構

        注:本文為網友上傳,不代表本站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。舉報文章

        上一篇:云班課的中職數學混合式教學實踐 下一篇:課程思政的內涵、價值及實踐途徑

        被舉報文檔標題:計算機組成與結構金課建設的研究

        驗證碼:

        點擊換圖

        舉報理由:
           (必填)
        緊急刪除:

         13882551937、13808266089 服務時間:8:00~21:00 承諾一小時內刪除

        免責聲明
        發表評論  快捷匿名評論,或 登錄 后評論
        評論